《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来源:电工天下时间:2023-02-14 22:07:49 作者:手机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4”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英文名称:foundation and skil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204+160 理论学时:84+96 实验学时:120+64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3+4” 试点项目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4”的一门基础课程。分为中职3年的教学任务和本科4年的教学任务,其中中职3年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本科4年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相关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测量方法和基本实验实践技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为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可以使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前导后续课程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先行课程基础是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等,后续课程为高频电路、单片机基础、传感器等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四、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将来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设计、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析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按实用的电路项目实施的顺序逐步展开,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在前3年中职学习过程中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在后续4年的本科学习中,掌握半导体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测量方法和基本实验实践技能,在掌握数字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深入理解数字系统的作用、功能和原理;熟悉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常用数字器件的功能、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分析与设计数字系统打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
(2)能够独立完成常用模拟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3)能够应用基础放大电路(放大器)设计信号调理电路;
(4)能够熟练使用仿真软件仿真模拟电路。
(二)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掌握基于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
(3)掌握基本的模拟运算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电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负反馈电路的分析方法;
(5)掌握基于cmos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和应用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在单片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内完成,采用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生设计出每个项目的电路,并与教师给出的电路进行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搭建和调试,完成项目。
二、实施条件
课程安排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开设,鼓励学生通过软件仿真或通过实际制作理解巩固学习知识。在实验教学阶段,教师提出项目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两方面,并在一体化教室完成实物的制作。
三、学习场所
(1)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包括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基础实验仪器仪表等设备共计40套,教学多媒体1套;
(2)常用的电阻、电容、电感、电源、三极管、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低频功率放大器等元器件一批;
(3)电烙铁、烙铁架、焊锡丝、松香、吸锡器等设备40套。
第五部分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
二、教学评价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的教师评价表、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第六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主要有:开放实验室;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仿真实验室实现技术仿真;利用网络技术扩展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程由抽象变形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建议
1.张金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俞阿龙.《模拟电子技术》.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杨 军.《数字电子技术》.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肖先勇院长带队参加第六届电工学科青年学者学科前沿研讨会
- 下一篇:运行试题